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的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的随笔1这天,我们去看杨树,出去的时候,我看到一团团“白雪”在校园里飞舞,大家必须很好奇,这个时候怎样会有雪呢?当然就是杨絮啦!杨絮雪白雪白,一团一团在空中舞蹈,就像下雪了一样。当杨絮飞落在一个地方聚集起来时,就像在开会呢!远远望去,好似一片雪地,可美啦!
杨树的叶子是爱心形的,色彩有的.黄,有的绿,大家如果有兴趣,能够来看一看哦!
学生的随笔2静静地感伤。
静静地失落。
流年,不复。
春去春又来。
花谢花又开。
人走何时回?
雁南飞。
几度春秋?几度落泪?
庭前泪凝若霜,心里郎欲断凉。
空悲切。
无谓。
曾几何时?
郎情妾意甚浓。
曾几何时?
花前月下有意。
云晕淡淡,月化成雾,飘渺虚无。
窗前月光,思人饮雾,心有千斤重。
夜。夜。夜。
日日夜夜思君切。
涂脂染胭,姣好面容只献君。
穿裳带髻,妙然身影只予伊。
念。念。念。
思念化若情线,飞往前线。
惊愕。
讶然无语。
君?为何称戏言?
一身酒醉,吾为情醉。
泪。泪。泪。
数不尽的情言,已成过往云烟。
被人笑吾痴?被人笑吾呆?
不料真成红尘疯癫人。
痴痴恋恋,踏上红尘不归路。
学生的随笔3一个老掉牙的话题,每时每刻都有全新的答案诞生。面对这张答卷再高明的老师也不敢轻易批阅、评判、打分,因为“美”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生活的美给人以美的感受。一天,我难得出门去亲近一下生活中的美。
一下楼,就听见锣鼓喧天。奇怪,我寻声走去,看到小区广场许多人围着凑热闹,原来小区居委会正组织老年健身活动。嗬,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们个个精神抖擞,满面春风。一些参加秧歌队的爷爷奶奶更是美,个个头上戴着花冠,身穿鲜艳的秧歌服,腰间还系着彩带,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扇子,可漂亮了!只听居委主任一声令下:“来,扭起来”。爷爷奶奶们舞着大扇子,踏着舞点,美滋滋地扭起了大秧歌。看,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甜美的笑容,步伐整齐,动作灵活,舞姿优美,真是一幅“夕阳无限美”。
我继续向前走来到了公园,草坪上,一个小宝宝正在学习走路。他蹒跚地向不远处正张开双臂的妈妈走去。一不小心,宝宝跌倒了,妈妈飞快地跑过去,将宝宝紧紧地抱地怀里,轻轻地揉着他的`痛处,轻声地安慰着,宝宝很快用挂着泪珠的小脸冲妈妈笑了笑,妈妈将他抱的更紧了……。那妈妈无私的给予,全心的付出也是一种美。
太阳快要落山了,我转了一大圈正恋恋不舍地往家走,走到家门口发现家的周围也变得很美,原来堆放垃圾的地方早已种上了花草,原来狭窄的小土路已经用鹅卵石铺成图案的甬道,原来小区门前的杂货铺,已经变成南北货超市,原来破旧的平瓦房,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高级公寓。真是好美的城市一角。
今天的这一小转悠,收获可真不小。发现美其实并不那么复杂、深奥、难觅,它就隐藏在你的身边,无处不在。
学生的随笔4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在成长中经历,在成长中磨练,每一个人,都在长大。回想这一年,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茫茫人海,四处无烟。
20xx年7月1日晚,我躺在床上和朋友上网聊天,朋友和我说想去打工体验生活,于是我们就在短短一分钟内作出了决定,一起去打工 。7月2日我告诉爸妈我的想法,父母比较支持我,然后我带着1000元钱收拾好行李,7月3日早晨去往石家庄和朋友汇合,我们连工作都没有找到就离开了家,现在想想,那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两个人都很有默契地告诉父母找到了工作。于是,两个大男孩耳边相约到了石家庄的某个网吧,他玩游戏,我找工作(我不玩游戏),我们最初打算在石家庄工作,但又怕碰见熟人感觉丢人,而且我喜欢去陌生的城市闯荡,所以便找了份北京的工作,我在网上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然后打电话联系老板,说了一下我们的情况,老板说他会安排人去火车站接我们,所以很顺利,我和朋友就找到了一份月收入4500-6000元、包吃住、花费每月补助200元的工作。
我只记得那一天我们很开心,感觉工作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难,甚至我还在心里嘲笑我的一个同学,因为他的工作每个月工资才2500元,我当时感觉自己很厉害!我们订了一个宾馆,吃完晚饭后就在房间里聊天, 那天晚上我们两个人计划着挣的钱要怎么花,两个月挣元左右,朋友说要和我带上各自的女朋友去旅游,我也在开心的做着美梦,只是后来我们没有选择那份工作,我和我女朋友也分了手。那天晚上我们的计划便永远地成为了过去,唯一留下的,就是在20xx年7月3日晚上,两个思想单纯却认为自己很成熟的大男孩儿,和那抽完后走强生命尽头的一支支香烟,伴随着笑声、美梦,还有那一去不复返的夜色。
20xx年7月4日,吃完早饭我和朋友便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我们买的卧铺车票可我却没来得及享受,我总感觉心里不踏实,为什么我可以很轻松的找到一份这么好的工作,心里有些怀疑有些不安,于是给一个哥哥打电话,哥哥给我说了很多,我认真的听,在火车即将到达北京的那一刻,我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换个工作,也许我遇到了骗子。现在想想,真的感谢那位关系超级好的朋友,没有抱怨而是听从了我的那个决定。后来我们到了北京,已经是中午,没来得及吃饭让我姐在网上给我们找了个工作,然后我和朋友乘地铁到约好的地方下车,等了半小时也没等到老板后来放弃了,打电话让她接我们她用那种很瞧不起的语气说:“让我去接你们?”唉,想起来就心情不好。后来我们又找到一个饭店的工作,也没让老板接我们,自己查路线过去,我只记得下了地铁后走了好长时间的路才找到那个饭店,当时已经是下午5点,然而当我们真正走到饭店门口时,两个人却谁都不想进去,因为从来没有给别人打过工根本不缺少那一点点钱,而且总感觉在饭店做服务生很丢人,长这么大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有这种下场,在饭店门口犹豫了几秒钟后我就先进去了朋友紧跟着我(他真不给力什么事都让我带着哈哈),进了饭店之后一堆服务员异口同声地说道:欢迎光临,您几位?我假装很淡定地说我们是来应聘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复杂,太丢人了),然后老板娘把我们带到一个包厢具体说了一下,还说我需要剪发,我那飘逸的头发就那样无情的被剪了,不过我让理发师给我留下来我自己收藏起来了,现在还在家里,满满的都是回忆。
老板娘让一个服务生带着我们去宿舍,到了宿舍我才知道什么是 ……此处隐藏11587个字……就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众多的个体集于一班,班主任面对的问题便愈复杂,经常会被反复出现在面前的“坏事”扰乱心情,甚至“气急败坏”,无法控制。殊不知,此时的生气,常常是徒劳无功,对于某些特殊性格的孩子,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在我的班主任经历中,有这样一情节令我难忘。
主人公是个调皮且性格怪异的男生。他与人相处,总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对于他的情况,我早就有所了解。接任这个班后的第一个学期里,对于他的错误我都尽量的宽容,常常单独给他讲道理,让他在新的班级中赢得新同学的信任。前半个学期,他也表现得较好,不常犯大错误。而这一天,他因不按老师要求想抢先打菜而与一个女同学发生了争吵(受食堂场地限制,食堂工人只能把饭菜送到教室,老师在教室里组织学生开中餐),负责维持秩序的同学见他大声喧哗就让他站在一边,最后打菜。他二话没说,将已打好的一碗米饭狠狠地罩在这名女同学头上,然后扬长而去。望着一片狼籍的地面,面对他如此猖狂的神情,想起平时对他的教育,我怒了!眼前的学生,他眼中还有同学吗?此时,老师就站在他的身边,他的心中还有“老师的威信”这样的概念吗?我强忍住怒火,轻声说:“把饭捡起来。”他迟疑了一下,极不情愿地弯下腰,慢慢拾起饭粒,站到我面前,头侧歪着向上,眼睛怒视指责他的同学。眼前的他,简直每个毛孔中都流泄着对同学的不尊重和对老师的不恭,每看他一次都能再一次激起我的愤怒。我端过他手中的碗,不由自主地伸向空中,恨不得也回敬他一钵饭菜……在倾斜的那一霎那,我的手还是改变了方向,饭粒落在了他的脚边。我不说话,他不说话,教室里一片寂静……
过了很长时间,我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他,依然沉默。我必须想个办法将此事了结。我走近他,说:“把地上的.饭粒清扫干净,再打一碗饭吃吧。然后想想,你做得对吗?该怎样向同学道歉?”但是,倔强的他不说话,不吃饭,不扫饭粒……我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下午快上课了,我只好将他带到到校长室,找来校长、家长……孩子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过他一再辩解:“其实,我是和别人一起争吵的,为什么只要我站在后面打饭而不叫别人站在后面呢?我不服气,一时控制不住才这样做的。再说,我泼的饭我捡起来了,老师生气了泼的饭,为什么要我清扫?”
孩子的话让我想了很多。是啊,以前的他因表现不好,与人争吵时更易被别人“关注”,;此时的他“耍泼”要的是公平对待,而我生气是为了要回老师的威信。在我让他清扫我扔下的饭粒而他拒而不扫的时候,我的威信又在哪儿呢?我倒是因过度强求威信,反而失去了威信,并与之产生了隔阂,这又从何谈起“亲其师,信其道”呢?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流水与顽石相遇,流水便绕道而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石头会被流水打磨得圆润光泽,流水也会一直顺畅向前流淌。而我这一怒,就像流水对硕石的正面撞击,纵然是力大无比,纵然会将石头挪移岸边,可此处却因此而形成了一个漩涡,让人陷入了一个不能自脱的境地。
细细想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石头,我们是水,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柔弱来打磨他们的心灵;对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来说,我们是石头,时光是水,它会用这一次次经历和反思,打磨我们的心境。
有人说:努力吧,高瞻远瞩,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精益求精,做一名会学习的教师!而我想说:努力吧,调整心态,做一名不生气的老师!这是成功的前提。
学生的随笔15最近,一直在关注和反思体育课堂组织管理的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从本学期开始,每节课后都进行简单的反思,其实也谈不上“反思”,就是简单记录下本节课的组织方法以及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力争找到不同年级有利于孩子学习的好的组织方法。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一班的课,按照教学安排,主要教学内容是复习第九套广播体操。和往常一样,上课前就站在了操场上等孩子们,铃响以后,看到他们从教学楼走出来,远远望去,好像人数不是很多,并且体育委员也变了,等他们来到指定位置,问明白原因后才知道,有部分同学在班里办关于《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的板报,还有的同学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留下了。其实,对于这种情况,自己也不是很奇怪,这个班级之前的课堂也很少来齐过,只是本学期才第二节课,就这样,心理还是有些不太习惯,况且每次人数不定,对于课堂组织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想想,或许这正是对自己课堂管理应变的一种考验。于是还是以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在复习广播操之前,先玩儿了一个“大小西瓜、大小高楼、大小飞机”的游戏,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每个孩子都很投入。心想:“人数少,也有少的好处,比较好管理......”。还没等我思考完,又有几个同学走过来,喊“报告”。原来是个别的同学作业补完又下来了。因为队伍已经站好,我示意让他们站在最后一排,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陆续又有几个孩子过来。
游戏结束以后,开始复习广播操,按照课程安排,我先喊着口令,让孩子们做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特别是男生,根本不认真做,再三提醒,依然做不好。特别是后来来晚站在最后一排的孩子。当时我在想:“如果这样练习,练再多,估计效果都不会很好,是不是可以换一种组织方法”。于是,我想到了分组,但又担心分组后,个别组的积极性不高,就不练习了,之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但又一想,反正集体练习效果不好,何不试一试。为了更好的组织,我给孩子们做出了以下要求:1、各组要有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练习;2、一组里每个同学动作都要到位,才算过关;3、最后来的同学为一组。最后我说告诉孩子们:“哪组先练好,哪组先自由活动。”
孩子们开始练习后,我开始观察,发现分组练习和集体练习完全不同,特别是女同学非常认真,好像觉得自己是做的最好的,其中一组还选出了2个组长,一个正面示范,一个背面示范,在练习的过程中谁做的不好,组长还把她叫出来单独练习。男生组也不甘示弱,其中一组一起喊口令练习,虽然动作不是很到位,但练习的那个劲头还是很足的。我特别观察了最后来晚的那组同学,一开始,他们没有开始练习,一直在商量谁当组长,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孩子们都想来试试当组长,但又没有那个信心,为了鼓励他们,我提出了你们可以选2个人来领着做,并且建议他们可以换一下位置,可以站在做的好的女同学旁边。这时候,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对着另个男同学小声说:“来吧,咱俩来当组长吧。”两个小组长先是安排位置,然后又带领大家练习,拿不准的动作还向旁边的女同学请教。一开始有个别同学动作不到位,在旁边女同学的影响下,最后都很认真做了起来。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孩子们完全没有听到铃响,都沉浸在分组练习中,最后我示意大家可以下课,下节课进行展示。
孩子们离开了操场,我陷入了沉思。虽然这节课是一节简单的'广播操复习课,但从“陆陆续续下来同学”到“分组练习”,再到“不同组的各种表现”,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正像钟启全教授在《静悄悄的课堂革命》中讲的那样:课堂不变,教师不变;教师不变,学生不变,学校不变。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从课堂开始的,关注课堂,关注孩子们的不同表现,自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以下是自己一点小小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