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班主任的教育随笔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班主任的教育随笔 1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有时也想过放弃任由发展,但是等站到讲台上时心里又不由得生出来的责任感迫使自己想再管一管这些学生。就在这种纠结的心态下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好的学生每个老师都喜欢,而恰恰是一些“问题”学生才最考验一个老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不知不觉中自己教任也十年有余了,回想起这么多年的教育路程,真是有悲有喜、有笑有泪。这其中有让学生气哭过,有让学生感动过,也有让学生温暖过……其中的各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有时也想过放弃任由发展,但是等站到讲台上时心里又不由得生出来的责任感迫使自己想再管一管这些学生。就在这种纠结的心态下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好的学生每个老师都喜欢,而恰恰是一些“问题”学生才最考验一个老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我所带的四年级有个小男孩就属于这种“问题学生”吧。他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上课经常迟到,而且还经常逃课、甚至不回家。经过和他的继母的交谈了解到,他们是组合家庭,在他年幼的时候就是继母把他带大的,他的父亲从来不管孩子且是个简单粗暴的人,经常动不动就打骂孩子,这就造成了他叛逆胆大的性格。而且对继母又有一种天生的敌视情绪,使得继母后来就不敢管他。长期的在家庭里受不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小小的他通过逃课、逃学去吸引父母的关注。通过了解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如果再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我认识到造成他的这些不好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告诉他们组合的家庭也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经常联系孩子的父母,说服他们多用一些时间陪伴儿子,多关心他、关注他,尽到一个父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与此同时在我的课堂上我也始终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说实话他是一个聪明且好学的孩子,抓住这一点我就时不时的鼓励他夸奖他,并让全班同学去帮助他,让他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关爱。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课,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性格也开朗了许多。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以后的路会怎么样,但是我希望通过一切的努力去帮助他消除不健康的心理,改掉不好的陋习。只要他做出了小小的改变,我觉得我就对得起“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给予我的责任感。
班主任的教育随笔 2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同样,班主任工作也难以开展。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当关心这一团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真正地从内心爱他们,关心他们,能使他们感觉到教师真心的爱护,体会到团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得班团体真正成为团结向上,充满温暖,充满爱意的团体,有极强凝聚力的团体。
学生在人格上与班主任是平等的,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被尊重之心人皆有之,而尊重学生又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团体中有温暖、有期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团体。班主任爱护班级,关心学生不应表此刻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学生生病,你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上去轻轻关心几句,提醒吃药等,常说“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生是不会忘记你的。学生心中定会无比地感动,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关爱,我想没有的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班主任的教育随笔 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先进,比如微信,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用着它,我也跟随时代潮流,用上了它。
晚饭后没事,我翻看着手机微信上的通讯录,咦!小谷妈妈何时成了我的微信好友?!
小谷是我班一名成绩稍逊的学生。他习惯很不好,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课堂上小动作多,也从不发言,无论何时,桌洞里总是一盘“凉拌菜”,无论什么作业,写得都像一堆“杂草”。家长对其溺爱放纵,致使其成绩一直落于人后。然而,这个孩子也是有优点的:他特别爱看书,每次班会课、队会课都是他最活跃的时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论讲到哪方面的'知识,他都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博大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分享精神都使我十分惊喜。我觉得,这个孩子如果能在学习上稍下点功夫,成绩一定十分出色。可怎样才能调动他学习的欲望呢?
如果以微信形式告知我对他的看法,他是否会“亲其师”?是否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呢?
“小谷妈妈,我发现孩子热爱阅读,也喜欢他知识面广,喜欢他能把自己所学分享给全班同学。近几天孩子作业也很干净,如果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一定会写的更好、更快!”
“好言一句三冬暖,感谢老师的鼓励与帮助,我会尽最大努力督促!”小谷妈妈回信了。可是,孩子会有所改变吗?
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小谷坐的很端正,听得很认真,不仅举手了,还举了好几次,让他回答,声音响亮,内容完美!嗬!效果如此明显!
临近下课,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课下,我又找他谈话:“小谷,这节课你坐姿端正,听讲认真,发言积极,我真为你高兴!如果你每节课都这样学习,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我很看好你哦!”小谷表情严肃地说:“老师,我一定会的!”
也许这个孩子以后会这样继续下去,成为一个出色的人,那就正合我意;也许这个孩子会出现反复,需要再次教育;也许他还会回归原状。但是,这种家校沟通的方式是不置可否的。平时,在学校,老师忙,学生忙,师生谈心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且,学生在学校对老师总有一种防备或者敌对情绪,谈心效果也不那么明显。可是微信不同,晚上,大家都有了空闲时间,作为教师,头脑也更冷静,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客观、真实,家长也很放松,学生也放下戒心,这种情况下,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话也更容易接受。
当然,这种交流方式占用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可如果学生因此有了进步,不也值了嘛!
班主任的教育随笔 4“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一直以来是我所追寻的目标。通过学习、阅读、培训我收获了很多。 ……此处隐藏10177个字……一遇到问题,我都及时向指导我的老师请教解决办法。但是仍然不能达到我所期待的结果。预备前,班级内仍然未能安静有序地完成相应的任务。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我总感觉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到学生们写的作文,我才有一点点领悟……。
上个星期天,我给孩子们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老师的故事的作文。作文收上来,我在批改的时候,发现班上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讲的是自己与以前班主任的'故事。由于上一任班主任已经带了他们三年了,因而学生与之有很深的感情。我突然发现我有点太着急了,管理班级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我总是期望孩子们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我所期望的样子。上一任班主任已经与他们相处了三年了,肯定孩子们会特别听话。而我才与他们共处了一个月就希望他们做到我所说的每一件任务,未免有点期望太高了。
越是急功近利,越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不禁想到古人的那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需要按部就班的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不断去积累与创造各种经验与方法,才有可能做好班主任的工作。
班主任的教育随笔 14开学以后,天气依旧很冷,小朋友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毛线衣、外套……,午睡的穿脱衣服也依旧是我们老师头疼的一件事。这不,一到午睡室,小朋友就叽叽喳喳的互相帮助着,有点小朋友能干点,能帮忙别人把衣服袖口先拉出来;有的却只是在床上磨蹭,也不着急;还有的更是趁势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嬉戏起来了……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啊!再说起床的时候吧,“老师,你帮帮我!”“老师,你帮我拉一下!”……很多个声音会同时从四面八方向你传来,红彤彤的小脸上都摆出了一副“请教”之相,有时候真是会让我们老师手忙脚乱,头皮也发麻。
这个学期开学不久,我就对这个现象仔细反思了,虽然孩子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很薄弱,但一定还是有方法可以引导的。
这天起床后,我们老师故意对这些小家伙的帮助视而不见,不一会儿,有的小家伙不耐烦,自己穿了起来,不穿不要紧,一穿我们大呼上当受骗,原来很多孩子还是能够自己穿的。除了几个幼儿衣服太多,实在穿不进去,很多孩子还是走出了这关键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隆重地表扬了几个会穿衣的孩子,并给他们颁发了红苹果奖。这下小家伙们的士气倍增,一个个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会穿,也要得红苹果,看得我们老师心里直偷偷乐。
小家伙们渐渐掌握了要领,但是穿的衣服很多,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让孩子们相互合作,发扬互助精神,从那以后,每到睡前与睡后,教室里一片热闹红火的景象,帮着拉袖子的、帮着扣纽扣的、帮着掏袖子的,孩子们忙得不可开交,“请帮帮我”、“谢谢你”等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不禁感叹:4岁儿童竟有如此精诚的合作精神,咱们成年人真自叹不如啊
专家曾说过,两岁的幼儿就有独立穿衣的愿望,3岁的'幼儿已经具备独立穿衣的能力,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幼儿到了6岁还不会穿衣服呢?这个都是“心软”惹的“祸”呀!
发生在蒙蒙身上的转变
记得小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蒙蒙就不爱说话,向其家长了解情况,也说蒙蒙在家也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了,也是听不出他到底在嘀咕什么。一段时间下来,家长甚至担心蒙蒙是个半哑之人。我们老师也非常担心这个特殊的孩子,他的年龄在班中是最小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和别人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平时很多事情都要我们老师包办代替,这样下去对他的发展很极为不利。
经过查找资料,我也了解到,幼儿初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说话能力,帮助幼儿在语言表述中认识周围事物,对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抓紧这一时期训练幼儿说话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说话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事。于是,我们采取了措施:
首先,从生活上多关心帮助他,与他多亲近,逐渐消除他对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一些陌生感和恐惧感。每天入园时,我都会热情的与他打招呼,亲切的同他谈话,询问他:“你有没有吃早餐”、“你早餐吃了什么呀”、“这件衣服真好看,是谁买的?”等等,使他觉得我像家人一样在乎他,没有忽视他的存在。
其次,在许多事情上,对他一视同仁,比如在点名的时候,也一样要求他说:“到!”,“我在这里!”虽然第一次他说“我在这里”的时候,口齿很不清楚,声音也很清,但是我还是很兴奋,大大的奖励了他一颗五角星。在上课的时候,也常常会问问他,“蒙蒙,你懂了吗?”“蒙蒙,你来说一说!” 每次帮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也会悄悄的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和他谈谈,逐渐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蒙蒙也慢慢能说几句比较清楚的话了。每天早上来园也可以自己喊老师早了。看着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我非常感动。
第三,要加强与家园之间的联系、沟通。蒙蒙一直是奶奶接送的,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我觉得父母亲给予他的教育不够突出。家长对孩子说话能力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敏感,所以我想应该多利用一些适宜的机会,和家长多多交流沟通,帮助蒙蒙渐渐摆脱不能说、不敢说、不爱说的恶性循环。
相信只要我们真心的付出,相信他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俗语说:“医者,父母心”,我却想说:“师者,父母心”。
班主任的教育随笔 15《爱什么颜色》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一首小诗。诗歌语言简练,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课前,我让孩子们搜集有关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的资料,让学生在预习诗歌时交流自己喜欢的颜色及原因。 教学诗歌时,我重点带领学生赏析第一小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相象诗歌所呈现的画面等方式,孩子们明白了“我的梦”,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在学完第一小节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小结刚才学习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运用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小节。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了“我的心”,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时也在朗读中无痕地记忆了诗歌。
在学完诗歌后,我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自己喜爱的颜色及原因。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颜色的理解只停在表层意思上,联想不到颜色的象征意义,只能说出什么是什么颜色的',不能进行深层描写。要想突破这一难点,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了,于是我迅速调整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说:“当我看到“火红”这个词,脑海中马上会浮现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或热情如火的场面。你们是不是也跟老师一样,也有这种感觉呢?”话音一落,学生纷纷举手,果然,我这一示范,调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想起了过年时家家贴春联、挂红灯笼、发红包等热闹的情景。有的说想起了新娘子的红裙子等。我见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便又在黑板上写了“洁白”一词,有了前一次的基础,学生无需多大的点拔,便联想起了白衣天使、洁白的婚纱、心地善良的同学等,甚至有一个学生还联想起了“白色污染”,看来只要启发得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便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后来又引导学生就“金黄、粉红、黑色” 等几种颜色充分联想,学生的发言充满童趣和想象力。最后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再去“写”,并指导他们选择有意义的、鲜活的事物去描绘。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便诞生了。